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证据矛盾审查排除的三个要点

来源:证据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是案件常态,为此司法活动设计有庭外证据审查与当庭质证两个发现矛盾、排除证据的程序环节。发现证据矛盾,必须严格审查、准确判断,依法排除虚假证据,否则不能作

证据之间存在矛盾是案件常态,为此司法活动设计有庭外证据审查与当庭质证两个发现矛盾、排除证据的程序环节。发现证据矛盾,必须严格审查、准确判断,依法排除虚假证据,否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与言词证据相比,客观性证据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和关联性,是最佳证据,能够确认案件事实基本脉络,并以此为基础对言词证据予以审查和检验。客观性证据是言词证据的验真石,排除证据矛盾主要还是依靠客观性证据。

一般而言,客观性证据的证明力高于言词证据,在证据矛盾审查过程中应当坚持客观性证据优先的基本处断原则,不能轻易以言词证据否定客观性证据。言词证据因其能够直接描述案件事实,具有较强的似真性和说服力,容易对其他证据产生歪曲效应,会使人落入先入为主的陷阱,因此不能以言词证据简单否定实物证据的证明价值,也不能以言词证据为基础对实物证据作随意解释。

以言词证据为基础评价其他证据的证明价值,容易忽视科学评估客观性证据的方法,甚至对矛盾视而不见,要审慎认定言词证据的真实可靠性。同时,尽管坚持客观性证据优先,但也要注意客观性证据与言词证据双向验真原则的运用。正如学者所言,“物证不会发生错误,物证不会作伪证,物证不会完全缺失,只有物证的解释可能出现错误”。客观性证据由于证据解释不足或者解释过度,同样可能出现各种失真风险,导致与言词证据之间出现矛盾。要重视运用言词证据全面、有效解释客观性证据的内涵,防止以存疑的客观性证据否定原本真实可信的言词证据。

因此,从证据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证据体系整体验证的角度开展对犯罪现场勘查材料的审查运用,加强客观性证据解释的科学性、全面性,是排除客观性证据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如某起故意杀人案中,鉴定意见称被害人系被钝器击打头部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而现场勘查笔录记载被害人倒地位置与被打位置相隔较远,与重型颅脑损伤难以长距离行走的伤情明显不符。经重新勘查犯罪现场,在楼梯转角窗外提取多处擦痕、血迹以及足迹,鉴定比对后发现原鉴定意见错误,被害人应系被棍棒击中头部逃跑时翻窗坠楼致头部着地死亡。

证据矛盾审查排除要核实矛盾产生原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审查排除客观性证据之间的矛盾要立足犯罪现场

从证据运用角度来看,客观性证据可以分为依靠证据自身展示证明信息的证据和依靠人的知识、推理来解读证明信息的证据,前者如记录类证据、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后者如鉴定意见、检测报告等。两类客观性证据在司法证明活动中的产生和运用方式不同,后一类存在着较多的人为主观因素,需要人推理、解读才能发挥证明价值,反映的内容可能会失真,也会在客观性证据之间形成证据矛盾。

审查排除证据矛盾,必须对矛盾产生的原因予以核实,看矛盾是客观存在还是因理解有偏差所造成的,是言词证据不真实、不可靠还是客观性证据在取证、鉴定等环节出现了问题,是影响到了案件事实认定,还只是细枝末节的差异。只有找出矛盾的原因,才能给出准确的处理结论。

对于司法办案人员而言,认识犯罪现场主要是依靠现场勘查笔录、照片、现场图、录音录像等现场勘查材料。现场勘查材料是侦查人员“宝库开发工作”的详细记录,也是后续司法办案人员了解侦查机关勘查活动和现场状况的最直接依据,同时是认定犯罪事实、架构证据体系的重要客观性证据。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言词证据是案件事实在人主观世界留下的痕迹与印象,经过记忆和表述,再现到客观世界为他人所认知。证据矛盾常出现在各言词证据之间以及言词证据与客观性证据之间。如果仅从言词证据的逻辑、内容前后变化或者作证者神态语速表达等角度来排除证据矛盾,难免会各执一词、各说各话。

●要重视运用言词证据全面、有效解释客观性证据的内涵,防止以存疑的客观性证据否定原本真实可信的言词证据。

证据矛盾审查排除要坚持客观性证据优先

审查排除客观性证据之间的矛盾须立足犯罪现场。犯罪现场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来源,被称为搜集犯罪证据的“宝库”,其蕴含的证据最原始、最真实,受到外在影响和误读的可能性最小,对证明犯罪事实的作用最大。

文章来源:《证据科学》 网址: http://www.zjkxzz.cn/zonghexinwen/2022/0705/1330.html



上一篇:深度披露七七事变:日本蓄谋已久,铁证如山
下一篇:疯狂的科学家,试图让5个女人怀上黑猩猩的孩子

证据科学投稿 | 证据科学编辑部| 证据科学版面费 | 证据科学论文发表 | 证据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证据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