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证据科学》期刊栏目设[04/09]
- · 证据科学版面费是多少[04/09]
- · 《证据科学》投稿方式[04/09]
- · 《证据科学》数据库收录[04/09]
诉讼法与司法制度论文_刑事诉讼中人脸识别证据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一,调取人脸识别证据的任意性问题。 第二,人脸识别证据的举证与质证有名无实。 第三,法庭对人脸识别证据存有主观倾信。 二、人脸识别证据的形成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一,调取人脸识别证据的任意性问题。
第二,人脸识别证据的举证与质证有名无实。
第三,法庭对人脸识别证据存有主观倾信。
二、人脸识别证据的形成机理、内在特点与实践形式
(一)形成机理:从人脸识别结果到人脸识别证据
(二)内在特点:基于形成机理的基本特征归纳
(三)实践形式:基于内在特点的证据形式定位
1.人脸识别证据与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以及技术侦查说明材料之间具有本质区别
2.人脸识别证据与鉴定意见类证据的同质性
三、构建人脸识别证据规则的必要性
(一)人脸识别证据与指纹证据、DNA证据的区别
(二)人脸识别证据与人像鉴定证据的区别
(三)现行鉴定意见规范的实践效果不佳
四、证据规则构建比较分析及中国进路
(一)取证规则
(二)举证与质证规则
(三)认证规则
第一,证据鉴真规则。
第二,普遍比对规则。
五、结 语
文章摘要:人脸识别证据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已实际应用,但规范缺失。基于人脸识别证据的形成机理及其科技性、盖然性、复验性和信息关联性特点,可在现阶段将人脸识别证据定位于鉴定意见类证据。但刑事诉讼中人脸识别证据与典型鉴定意见类证据在基本特点、形成机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有必要构建符合人脸识别证据特点的证据规则。我国应理性看待现行鉴定意见规范,适度参考域外规则的合理内核,从取证、举证与质证、认证三方面构建刑事诉讼中的人脸识别证据规则。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赵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
论文DOI:10.16823/j.cnki.10-1281/d.2022.02.002
论文分类号:TP391.41;D925.2
文章来源:《证据科学》 网址: http://www.zjkxzz.cn/qikandaodu/2022/0512/1308.html